70歲才開始畫畫,這三位奶奶告訴我們: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!
2025-04-08

前兩年,一名叫「塔莎杜朵」的奶奶刷爆了朋友圈,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網(wǎng)紅。
?
后來,又相繼紅了摩西奶奶、梵高奶奶,這些奶奶們雖然年逾古稀,仍然不放棄自己的文藝理想。
比塔莎奶奶熱愛生活的奶奶,還一抓一大把,只是我們知道得太少,放棄得太多。
?
不管是塔莎奶奶、摩西奶奶還是什么奶奶,她們成為了一種符號和夢想,成為被我們欽佩、羨慕的對象。
?
即使已經(jīng)70歲,她們還是熱愛生活,不以年齡去做自我設(shè)限的借口,她們都寄情于畫畫這種形式來表達,尤其喜愛畫花、畫恬淡的鄉(xiāng)村生活。
?
安妮奶奶的那些花?
1933年出生的英國畫家Anne Cotterill,直到2010年去世前,她都是一個勤奮多產(chǎn)的畫家,每天都要工作好幾個小時,捕捉花朵轉(zhuǎn)瞬即逝的美麗。
?
?
?
?
她收集大量的花瓶、盆、壺,甚至橄欖油瓶,背景顏色刻意保持平淡,以突出花的顏色,而自然光從一個方向墜落下來,讓人感覺溫暖。
?
?
?
?
安妮奶奶謙遜內(nèi)斂,她說自己「完全不擅長推銷」,全靠朋友們口口相傳,才有了后來許多成功的個展。
?
?
她分別在倫敦、奧爾德堡、斯托克布里奇、新澤西州開過畫展,據(jù)說收藏家們非常熱情,他們需求的畫作原件遠遠超過了安妮奶奶的供應(yīng)數(shù)量。
?
?
安妮奶奶的最后一次個展在福德修道院開展,之后便自然離世。享年77歲。
?
她說:「花開了,我便畫花?;ㄖx了,我便畫自己。你來了,我畫你。你走了,我便畫一幅回憶。?」
?
看得出,畫了一世,她很開心。
摩西奶奶的農(nóng)場生活
?
?
在繪本君看來,摩西奶奶的勵志程度不輸塔莎奶奶,全名安娜·瑪麗·摩西,是大器晚成的代表。她對農(nóng)場生活了如指掌,77歲時才開始將它們一幅幅畫下來,一發(fā)不可收拾。2014年11月,國內(nèi)才首次出版她的隨筆作品《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》。
摩西奶奶的日常被雙手擦地板、擠牛奶、裝蔬菜罐頭等瑣事占據(jù),直到76歲因關(guān)節(jié)炎不得不放棄刺繡,開始繪畫。
?
?
她的女兒將她的畫帶到鎮(zhèn)上的雜貨鋪里售賣。有一天,畫引起了藝術(shù)收藏家Louis J. Cal-dor的興趣。他買了這幅畫,還把作品帶到了紐約的畫廊,從此摩西奶奶出道了。





她指不出哪位畫家曾使地產(chǎn)生過靈感。她一生為民婦,也未必會有哪位藝術(shù)大師有機會影響到她。
?
也許生活是最好的老師,在她頗受歡迎的作品中《捉感恩節(jié)火雞》和《戚樹園里的熬糖會》,她描述道:「把戚樹汁熬成糖」,與家人們一起從戚樹里提取出樹汁,于是孩子們便有了享受的機會,將糖漿倒在雪白的盤子上,飽餐一頓。
?
?
摩西奶奶鼓勵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事傳頌許久,當時她已100歲了,渡邊淳一給她寫信,糾結(jié)自己是繼續(xù)從醫(yī)還是轉(zhuǎn)行選擇自己喜歡的寫作。
?
摩西奶奶回信:做你喜歡做的事,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,哪怕你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80歲了。
?
100歲后她還畫了6幅作品,直到101歲辭世。
美國學者還創(chuàng)造了「摩西奶奶效應(yīng)」,他們還認為一個人如果不去喚醒自己的潛在能力,它就會轉(zhuǎn)化或自行泯滅,這就是「短路理論」。
人到底該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,并沒有誰明確規(guī)定。如果我們想做,「現(xiàn)在」就是最恰當?shù)臅r候,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、及時的。
?
?
梵高奶奶的向日葵
?
好了,頌揚了兩位外國奶奶,不表示國內(nèi)沒有,只是我們知道的很少。
?
梵高奶奶并不是梵高的奶奶,真名常秀峰,她和摩西奶奶有相似之處,也是70歲開始作畫,是河南方城縣的農(nóng)村老太太,字都不認識幾個,卻被人們稱為「中國農(nóng)村的梵高」。
?
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、臺灣馬英九先生都收藏了梵高奶奶的畫作,還在香港開了一次個展。
?
她用畫筆回憶往事和鄉(xiāng)村,回憶她的花草、動物、老房子、田埂、果樹和土地,她的。她的畫,就是她的鄉(xiāng)村生活史。
?
?
?
她說梵高的《星空》她看不懂,但她認為梵高的向日葵沒她畫的好。
?
?
「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,他的向日葵不伸展,畫得苦。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她,有土地養(yǎng)著她,有水滋潤著她,就像我畫她的心情一樣,很幸?!埂?/span>
梵高奶奶的畫不講究技法、布局,真實樸拙,隨性而為,卻會觸及到我們內(nèi)心柔軟的那一部分。
?
?
她被請上《魯豫有約》時,魯豫問她:「你知道現(xiàn)在自己有多紅嗎?網(wǎng)上有多少人喜歡你嗎?」老太太想了想:「十幾個吧」,把大家都逗樂了。
?
?
?
一位網(wǎng)友給梵高奶奶留言:「我不懂得賞畫,但我喜歡這種平淡生活和濃墨飛舞的痕跡。我都難以想象自己70歲時會是什么樣子,是否和您一樣永遠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呢?」
_ziye_water.jpg)
日本還有一位柴田豐奶奶寫詩:
即使是九十八歲,
我也還要戀愛,
還要做夢,
還要乘上天邊的云。
?
另一部電影《幸福的面包》里,
一個身患絕癥的老人原本想以死結(jié)束生命。
后來她頓悟:
當你年輕時,
因為知道還能遇見另一個自己而期待,
可是老了有什么呢?
其實啊,生命在最后階段也是會不同的啊,
畢竟努力活過這一生了。
死,太傲慢了。
?
?